新收获蚁属(Novomessor)的相关知识及蚁种介绍·第一部分

首先,要感谢蚁圈前辈月海将这么冷门的蚁种引入国内。

01 02 03

 

新收获蚁属(Novomessor)隶属于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全部种类都仅分布在北美洲。虽然只比收获蚁(Messor)多了个“新”字,但它在外观上更接近盘腹蚁(Aphaenogaster)。

这个属最早曾被当做窄结蚁族(Stenammini)中的一个亚族(subtribe),直到1934年才被变更为属。命运多舛的它又在1974年被蚁学大家Brown确定为盘腹蚁属的次异名,撤销了。

 

时隔40多年,通过遗传学测定,发现它其实与盘腹蚁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进化路线,故而在2015年又将这个属恢复了。

这篇恢复其分类地位的重要的文献名为《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Aphaenogaster Supports the Resurrection of Novomessor (Hymenoptera: Formicidae)》。

 

月海引入的科氏新收获蚁(Novomessor cockerelli)是本属的模式种。

工蚁模式图:

04 05 06

 

目前,它与我们熟知的盘腹蚁属(Aphaenogaster)和收获蚁属(Messor)同属窄结蚁族(Stenammini)。

另外,在进化关系上,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窄结蚁属(Stenamma)和真收获蚁属(Veromessor)也同在这个族中。

窄结蚁属在我国有分布,现已知5种。

 

克什米尔窄结蚁(Stenamma kashmirense)模式图:

07

 

有些朋友好奇它与收获蚁有什么区别,其实产地就是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我们都知道,美洲是没有收获蚁属分布的。

 

当然,两者外观上也是有明显差别的。除了收获蚁的后胸背板较新收获蚁来说更宽以外,收获蚁的头部近方形,而新收获蚁则更为狭长。

08

 

另外,收获蚁在第二结节与后腹部相连的位置会有轻微的溢缩,而新收获蚁则是没有的。

09

 

既然曾经被归为盘腹蚁属,它们自然与盘腹蚁非常相似,那么要如何区分两者呢?

 

除了一些数值上的差别,比如眼距,刺间距之类的,新收获蚁唇基上面的额三角区具明显的纵向条纹。

10

 

盘腹蚁的前-中胸背板缝明显,易分辨,而新收获蚁的则模糊难辨或完全缺失。

11

 

之前提到的第二结节与后腹部相连的部分,盘腹蚁的溢缩强烈,与新收获蚁差别很大。

12

 

新收获蚁属一共仅有3位成员,其中白毛新收获蚁(Novomessor albisetosus)和科氏新收获蚁(Novomessor cockerelli)分布较广,亚利桑那州东南部,新墨西哥州南部,德克萨斯州西南部,以及墨西哥的北部地区都有过发现记录。海拔范围150 – 300 米。

 

科氏的巢建在沙漠的地面上,巢口用粗砂砾修筑成一个很大的火山口状的结构。白毛和科氏住得近,习性也类似,但它们的巢建在沙漠中的小山丘上,多选择在平整的岩石下面筑巢,住石制山景房,一看就是中产阶级。执剑新收获蚁(Novomessor ensifer)仅在墨西哥有发现记录,它们多选择多石的沙地里筑巢。

 

图为白毛新收获蚁的巢口:

13

 

在作息习惯方面,白毛和科氏都是上中班的,下午出门觅食,至晚方归。主要取食小型昆虫,种子和一些植物组织。执剑则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清晨出门,傍晚回家。相比于前两者,它比较喜欢肉食,仅会捕食昆虫,从未见过素食上过它们的餐桌。

 

这三种新收获蚁的体长在8 – 8.5 mm,头长大于宽,胸部有明显的渐变皱纹,腹部颜色深于头部。白毛与科氏的头部腹面生有长毛,而执剑则没有。它们的并胸腹节上具明显的长刺,平均长度为1 mm。

 

图为新收获蚁背部的长刺:

14

 

 

白毛和科氏从外观上较难区分,比较明显的差别是前者头部的波纹状褶皱一直延伸到头后部,而后者的则仅延伸至复眼上缘的位置。

15



   由于垃圾评论过多,
   暂时关闭评论功能,
   之前评论仍然保留,
   若想在新文章下评论,
   请关注WX公众号“antuni2009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