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蚁巢—防逃篇

刚才洗澡的时候还在想今天更新什么好,

是把蚂蚁城堡最后的2节写完,还是处理人工蚁巢的遗漏之处,

洗完澡在博客上看到了昆哥的留言,是有关防逃的内容,

好吧,就写这个吧~

其实图片早在我写接口篇的时候就已经拍好了,

是今年的寒假吧,不过一直没有写。

===============================

正文之前插播一段广告:

前几天月海博客与水族黄页交换了友情链接,在这里感谢战神大哥的帮忙,

水族黄页是中国内地最专业的水族论坛之一,里面有很多内容蚁友非常有帮助!

特别是研究生态缸或者造景缸的朋友,

当然,水族论坛的作用还不仅于此,更多的惊喜就大家自己去体会吧,

这里挂上链接:

水族黄页-全原创水族类论坛

或者,从右下角的友情链接也可以进去的。

==============================

好吧,正文开始了,

蚁巢防逃的重要性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养蚁的人于情于理也会明白,

这里我把人工蚁巢的防逃分为两部分,

一个是巢体的防逃,一个是活动区的防逃。

(巢体和活动区的定义可以去找《结构篇》看一下!)

在这里,活动区的防逃是重中之重!

所以首先要介绍这个!

==============================

活动区是工蚁们取食或者捕猎的地方,

蚂蚁生来具有四处游荡的天性,

可惜人们把它们人为的控制在了小的环境里,

蚁的天性和狭小的环境就造成了引起蚂蚁越狱的根本矛盾,

弱化这个矛盾的方法有多种,有硬性的,也有软性的。

涂抹防逃膏,是硬式防逃,利用物理隔离使蚁在一定的区域内活动。

而充足的水和食物供应,以及扩大活动区面积,是软式防逃

它可以淡化蚁四处游荡的天性,让它们吃饱喝足,没有了挑战的欲望。

对于比较爱偷懒的人来说,就像我,硬性防逃是必须的,

因为说不准哪天忘记喂蚁而让他们全体越狱出来找食物,

而每天细心的照料,就是软式防逃也是必须的,因为如果经常让蚁忍饥挨饿的话,

再厚再宽的防逃带,终究会有被他们破坏的那一天。

所以,防逃在实际的应用中,应该软硬兼备。

硬式防逃是软式的一个补充,而软式是硬式的重要保障,

解释一下,就是在科学的涂抹防逃膏的基础上细心照料。

足以控制蚁群而减少越狱现象的发生!

==================================

接下来讲一下如何科学的涂抹防逃膏,

首先要介绍一下防逃膏(轩制),

记得在2009年的时候,国内还没有这种产品,

那时我还是用的“密封法”防逃,非常的不科学,

后来,由于轩引入(开发)防逃产品的成功,

我才利用其性质渐渐摸索出了人工蚁巢的大部分理论,

所以,可以说防逃膏非常的劳苦功高!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

盛放在50ml离心管的防逃膏(或者可以说是防逃液),

非常的耐用,我这三年来,制作过百十来个蚁巢,

每个蚁巢多多少少都会凃,然而直到现在,一瓶也没有用完!

这是静置很久后的样子,

里面的防逃物质已经沉淀了,

而上面的溶剂也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挥发了一部分,

虽然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成分,但是连离心管的旋口盖也是无法阻止它的蒸发,

所以大家一定要妥善保存,如果不慎挥发了,

可以试试用酒精充当溶剂,我试验过,效果也非常好!

———————————————————

这种防逃膏的防逃效果非常好,

大家在我之前的三代城堡的日志中肯定深有体会,

可以保持1年甚至2年功能性的产品(北方环境),

(这个貌似又是赤裸裸的做广告,不过真的是千真万确的!)

每次在使用的时候用棉签或者小刷子将其均匀的涂抹在墙壁上即可,

因为溶剂挥发及溶质沉淀的事情经常发生,这里要注意浓度不要过低或者过高,

高了会造成浪费且难于均匀涂抹,而浓度低了会影响防逃的效果!

———————————————————–

在我眼里,最科学的活动区的是不具有直角的容器。比如圆柱体,或者弧角方柱。

因为这样最有利于防逃膏的附着,并且不利于蚂蚁的攀爬,

就像下图:

啊,才发现涂得不是很好看,

但是效果非常好,

这个盒子用了很久,开始是给猎镰住,然后聚纹,最后养的是蟋蟀

而防逃膏仅仅只涂抹过一次!

上面的是个反面教材,

是缸式蚁巢,其实对一般的蚁来说,比如宽节(pheidole node)或者针毛(messor aciculatus),

从直角处越狱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但是我的那巢黄斑(Camponotus albosparsus),就是因为无法控制住他们从这里逃脱而被迫换回了蚂蚁城堡!

(这个在关于黄斑的日志里有说!)

拖拽图片放大

我直接复制了一张当时的图片,可以看到为了防止他们越狱我做了3D的防逃效果!

(蚁缸的上方粘了一圈透明胶,然后涂上了防逃液,可是工蚁还可以抓住透明胶的边边爬出来!)

可是,仍然不能阻止住他们出来溜达,

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直角容器对那些攀爬能力强的蚁是完全hold不住的!

而城堡的全弧度墙壁,至今为止还未有一只黄斑工蚁可以得逞!

————————————————————————

好了,这里继续,否则明天要更新两篇,

对我现在来说工作量太大了!

现在再放两张反面教材:

黄斑弓背蚁的活动区,可以看到个别地区的防逃已经开始狭窄弱化了,

那是工蚁不断抓挠的结果,因为我总是忘记喂食,所以让他们有了越狱的冲动,

导致这两个月来防逃带的磨损异常的大!

从外面往里看更加明显,

但万幸的是防逃带依然坚挺,我也懒得去加固,

只要定期喂食,勾住他们的嘴,就可以牵住他们的腿了!

这就是上面所说的软式防逃。

———————————————————

当然,养蚁的过程中会出现无数的意想不到,也正因如此,才会乐趣不断,

看看下面的图:

全异的活动区,工蚁们堆起了垃圾山,直接导致了防逃的崩溃,

所以,主人的勤快程度也严重影响了人工蚁巢的防逃效果

这里我建议大家定期处理活动区的垃圾,尽管不会滋生螨虫或者霉菌,

但是总给蚂蚁们越狱留下借口,也挺不对的~~

===========================================

好了,活动区的防逃内容说完了,其实间隔几天,思路是断的,也许有漏下的,我以后想起会补上来!

下面来讨论一下巢体的防逃,

和活动区比起来,巢体的防逃就太苍白无力了。。。

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涉及面太广,包括蚁道的设计,蚁室的大小,巢口数量及分布,

还有石膏的硬度,湿度,所以我想把这些内容放在《蚁室篇》,《蚂蚁篇》等分别讨论,

这里只说主要的,如果蚂蚁从巢体越狱,说明他们住的不舒服,可能原因有如下几种:

1,蚁室面积不够大了,解决方法是立刻加扩展蚁巢,或者移至大巢,这个不多费笔墨。

2,蚁道的设计太不科学,没有一个人类的蚁道设计比蚂蚁自己开凿的更舒适,尤其当蚁忍无可忍的时候,他们会开始改造,

所以科学的设计蚁道非常重要,这个将要在未来的《蚁道篇》中描写(这篇好像已经出了,等我更新吧)

3,蚂蚁向往更舒适的湿度,为了湿度而挖掘蚁巢现象比较少,不过用试管养时就会经常出现了。

以上三条的第一条出现的概率最大,也最常见,

看看我的全异,他们采取曲线救国策略,

首先挖通了石膏找到了储水区,

又从储水区沿壁逃到了巢外,OMG!我现在完全hold不住了!

至于原因,我想第一条最靠谱,他们的繁殖速度太快了,太能吃,

太能生,两个大型庄园+底部储水层完全不够他们住的,所以才会这样。

最终我输了,只能采取开放性饲养策略,每天他们会定点行军,然后乖乖的回到家里。。。。

好,就到这里,防逃篇结束,

以后可能会有删改,到时候我会写在目录大纲里。

完!



10 Responses to 人工蚁巢—防逃篇

  1. 看了文章现在想想确实如此啊。现在觉得最好用的喂食区就是宠物市场卖的那种小爬行盒了。高透明 够硬 圆角 敞口 尺寸齐全。还有斗鱼杯也是单根试管的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