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城堡—两代迷你型

今天时间尚早,所以决定提前更新!!这样明天自由掌握的时间会更充裕些!

决定写城堡,这一系列已经写了半年多,早点弄完就可以去写蚂蚁庄园了!

在整个蚂蚁城堡家族开发过程中,二代和三代蚂蚁城堡都视图通过缩小整体的体积,

从而适合小群落居住的蚁巢,

我称他们为迷你城堡

所以我的迷你城堡又多了两个型号,二代迷你型和三代迷你型。

首先介绍一下二代迷你型:

细读过蚂蚁城堡系列文章的朋友都清楚,

“蚂蚁城堡”系列从前期雏形,到一代,二代,一直到最后的三代终极型,

是不断挑战,不断改进的过程,期间也诞生了很多分支,比如一代分割型,三代水井型,

但它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没有成为主流。

其实二代迷你型也属于这些分支中的一员。

如上图,二代的迷你型简直就是二代的缩小版,连蚁室的设计都是螺旋明道设计。

活动区表面铺的是一层沙子,这个和二代城堡也是一模一样!

底部很浅,没有像三代那样设计大的储水区,

透过杯底可以看到以前固定细线的孔(二代城堡曾经利用毛细作用给石膏加水)

杯底黄色的是热熔胶,这个杯子以前扎过孔,所以为了储水把孔堵上了。

————————————————————————–

二代的失败促进了三代的研发,而二代标准型大部分被丢弃了,

但是当时做的二代迷你城堡数量非常多,所以挑选比较好的留下了一些。

在活动区的沙子表面上涂上了硅胶,直到去年夏天,它们还在服役!

这个是养在二代迷你城堡里的掘穴,毛细法已经废弃了,偶尔用倾斜法加水,还好夏天湿度高,

再加上掘穴也没有太高的湿度要求,一直相安无事。

对比图,

二代迷你城堡和三代蚂蚁城堡,尺寸差别比较大。

====================================

随着二代的不可靠慢慢显现,三代的初步成功,我又开始设计新的迷你城堡,

与其说设计,不如说是改造,是赤裸裸的缩小版!

啊,从大大的储水区和暗道设计一看就是三代的风格!

活动区的隔水层,以及中间的“水井”。

“水井”一直通到储水区,用棉线把水吸到上面的棉签上,

然后蚁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喝水了~

这个是当初的设计思想,不过失败了,

想知道原因的朋友可以去找三代水井型的日志吧!

这是三代迷你型和三代终极型的对比,

每个迷你型都有个小水井,但是终极型并不都有,

因为在后来的蚁巢制作过程中,我渐渐放弃了迷你型以及“水井”设计!

=======================================

好吧,介绍了这么多,到底想说明什么问题呢?~

当然是失败经验了,

有时候,失败的经验比成功的经验更能警醒后人从而有着更高的价值。

上图的两代迷你型,

先从二代迷你型说起,

主要的缺点就是毛细原理并不适合石膏,

而活动区的沙子并不能有效组织水分蒸发以及食物残渣发霉。

总之,和二代标准型的缺点一样。

然后是三代迷你型的缺点,

现在很多朋友肯定会有疑问,三代终极型那么棒,为什么缩小了就不管用了~?

其实这个连我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就在面前,

那就是质变产生量变

三代终极型的保水效果非常好,但是到了三代迷你型,

同样的比例和材料,但是保水的性能并没有成正比,

非常非常的容易干燥!

尤其是北方的冬天,稍不留神就会干的发白!

所以我果断放弃了。

我想这个大概和石膏的体积有关,同样大小的二代迷你,

我用硅胶处理过活动区表面以后,也非常容易干燥。

====================================

后来,由于螺旋形蚁道的成功,再加上三代终极型本身并不太大,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完全利用三代终极型饲养小群落。效果非常好!

但这并不一定说明迷你城堡是失败的,至少在北方的夏天,

以及南方各省,它们依然会有用武之地的!

好了,纪念到此,经验到此,各位晚安吧!

完!

 



4 Responses to 蚂蚁城堡—两代迷你型

  1. 哈哈,我又来抢沙发了。其实几个月前我也做了一个迷你型的,应该比你这个大一点,保湿还是不错的(那时气候还比较干燥)。现在里面依然住着十来只针毛工蚁,已经有一些幼和蛹了,只是没见到过蚊子出来(或许飞走了我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