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获蚁属(Novomessor)的相关知识及蚁种介绍·第三部分

科氏新收获蚁(Novomessor cockerelli)

 

分布于美国和墨西哥。

25

 

种小名“cockerelli”是一个英格兰姓氏,中文译为“科克雷尔”。

故而此蚁种译为“科氏新收获蚁”

 

这个姓氏也可以简称为“Cock”。嗯,你们懂的。

 

科氏新收获蚁(Novomessor cockerelli)模式图:

26 27 28

 

科氏是三种新收获蚁中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在新墨西哥州最为常见的一种。多在土中筑巢,巢口周围用小石子堆成一个圈,直径约在50 cm。即便选择在石下筑巢,周边也会有这样的“石圈”。栖息地的土中多石块,偶尔选择沙地,甚至沙丘作为筑巢的场所。

 

独自觅食的工蚁多出现在清晨和傍晚及夜间,偶尔会持续到很晚,可能与季节有关。它们也会选择白天外出,但多是在天气凉爽的季节,或是夏季多云的日子。食性比较杂,除了死亡或濒死的昆虫外,它们也取食植物组织和种子。虽然不具蛰刺能力,但仍极具攻击性。

29

 

研究人员曾在它们的巢中发现过一种名为Leptotyphlops dulcis的盲蛇。虽然科氏新收获蚁在面对各类可怖的入侵者的时候,都能够及时做好防御并最终驱离诸如巨型蜈蚣这样的“庞然大物”,但它们似乎对于这种盲蛇视而不见。当然,这种盲蛇是否会以它们的卵幼甚至工蚁为食,文中并没有提及。

30

 

多数蚂蚁都是独自搬运食物的。即便大群围攻,肢解了受害者,最后尸块也是工蚁们独自运输的。仅有少数蚂蚁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法,将无法在短时间内肢解的巨大猎物搬回巢内。科氏新收获蚁就是其中一种。

 

负责搬运的工蚁并非随机排列的,多数会复制在前方拖拽,由于需要咬紧猎物,它们实际上是在倒退着前进。猎物侧面和后方会有一部分工蚁负责抬起猎物,并保持平衡,但数量明显少于前方的搬运工。在整个过程中,工蚁们会频繁地交换位置,一些工蚁加入搬运的队伍,一些则会离开,并不是同一批工蚁将猎物一直从发现地搬运到巢口的。

 

仿佛是怕搬运工们累着一样,换工的频率非常高。偶尔也会有独自觅食的工蚁加入队伍,帮忙拖拽一段距离。它们起先会选择在后方将猎物向前推,之后多数会移动到前方,改为倒退着向前拉扯。

 

通过多次观察记录,学者们发现群落在团队搬运上的效率要明显低于独自搬运,在单位时间内,蚂蚁独自搬运的食物总量要远高于团队搬运的食物总量。这个结论完全颠覆先前关于科氏新收获蚁团队搬运有着“超级效率”的理论,但与蚂蚁世界的一般规律却是不谋而合。在搬运效率上,只有那些成群劫掠的蚁种在团队搬运上的效率才会高于独自搬运。

 

话又说回来的,效率并不是蚂蚁唯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一种食物在短期内仅能靠团队搬运,那具备这项能力的蚂蚁种类就可以抢占难得的食源,从而在营养摄取上更具优势。

 

图为科氏新收获蚁群落的团队搬运。

31

a为背面观,b为侧面观。图片显示的是同一次团队搬运的不同角度。

 

科氏新收获蚁还有一个特别神奇的习性。

 

我们都知道,多数种类的工蚁都是具备产卵能力的。虽然工蚁没有进行过交配,无法繁殖出正常的工蚁,但未受精的卵是可以羽化为雄蚁的。在一个正常的群落当中,工蚁会选择照顾蚁后的卵幼,而放弃自身繁殖的机会。当蚁后死亡,群落中没有其他蚁后存在的时候,工蚁的繁殖能力就会逐渐恢复,并开始产卵。科氏新收获蚁也是如此。在实验室中,无后群落中的工蚁都很快恢复了繁殖能力,并开始大量产卵。

32

 

科氏新收获蚁是一种多巢型蚁种,每个成熟群落有1 – 5个分巢,每个分巢之间有一定距离。很多栖息在分巢中的工蚁根本不可能受到蚁后信息素的干扰,那么它们是否会恢复自身的繁殖能力,并开始产卵呢?

 

虽然在实验室里的无后群落都有工蚁产卵,但这种情况在自然条件下却是完全不存在的。

 

开始,研究人员怀疑某些工蚁如猛蚁群落中的“巡警”一样,监视其他工蚁,防止它们偷偷产下自己的卵。一旦发现,就会吃掉工蚁的卵,并攻击产卵的那只工蚁,对其进行警告。

 

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在科氏新收获蚁的群落中并不存在这样一种监察机制,因为工蚁们完全无法分辨哪些卵是蚁后产的,哪些是工蚁产的。

33

 

那么,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自然条件下那些远离蚁后的工蚁们无法产卵繁殖呢?

 

其实,这个神奇的抑制剂就是幼虫。卵并没有这个功能,仅限于幼虫。幼虫会分泌一种物质,持续性地抑制工蚁们的繁殖能力。幼虫很容易搬运,各个分巢中都会有。

 

就这样,蚁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分封到各地的诸侯们都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里,谁都没有造反的资本,都要乖乖地为蚁后的下一代当牛做马。

34



   由于垃圾评论过多,
   暂时关闭评论功能,
   之前评论仍然保留,
   若想在新文章下评论,
   请关注WX公众号“antuni2009评论”